近年來,廬江縣堅持探索創新,建強用好基層黨校主陣地建設,將鎮街黨校建設成為基層黨員干部錘煉黨性的“大熔爐”、增長才干的“充電站”、服務群眾的“連心橋”,持續推進黨員教育培訓提質增效。
抓統籌協調,促陣地提檔升級。堅持系統布局,按照“全域覆蓋、因地制宜”原則,整合鎮街實訓基地等場所資源,嚴格對標“六有”標準,推進全縣17個鎮(街道)建成基層黨校,在村、社區、企業等設立教學點231個,推動優質培訓資源下沉一線。明確由各鎮(園區)黨(工)委副書記擔任校長,建立“書記牽頭、部門協同、專人管理”工作機制,保障各項任務高效落實。同步健全《教學管理制度》《考勤考核制度》等基礎制度,以規范化管理推動基層黨校標準化、常態化運行。堅持縣鎮協作、資源共享的原則,強化區域協作,將20個鄉鎮(園區)黨校劃分為5個培訓協作區,組建5個片區工作組,分片包干、精準指導,推動各黨校在培訓計劃、課程資源、教學力量等方面實現互聯互通、優勢互補。依托縣鎮一體化辦學機制,持續推動“同上一堂課”常態化開展,通過統一教學內容、同步教學安排、聯動教學實施,確保培訓質量標準一致、覆蓋效果均衡。
抓計劃執行,促教育供需對接。組建專題磨課團隊,深入調研、反復打磨,開發一批聚焦實際、緊貼實踐的優質課程,實現“內容隨著問題走、教學貼著需求來”。堅持年初制定培訓任務清單,圍繞黨員實際需求與崗位職責,結合黨員結構與發展需求,科學設定“4+N”培訓計劃,有序開設青年干部、村(社區)“兩委”、入黨積極分子、村級后備干部4個規定班次,將政治理論、黨章黨規等7類內容納入培訓。圍繞鄉村振興、集體經濟、基層治理等重點領域,自主設置N個自選班次。堅持把師資建設作為提升黨校教學質量的關鍵抓手,建立年度培訓機制,定期開展鎮街黨校教師專題輪訓,推動師資隊伍向專業化、復合型轉變。聚焦教育資源均衡,組織縣委黨校教師和縣直單位業務骨干“送教上門”,通過集中宣講、專題輔導等形式,將優質課程與先進理念送達一線,拓展基層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建強“縣鎮共享師資庫”,將黨政班子成員、鎮直單位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等397名兼職教師納入統一管理,為基層黨校提供穩定的師資保障。
抓教學創新,促培訓質效突破。堅持將“課堂搬到一線”,深挖鄉鎮特色優勢,依托縣內典型點位,整合形成“農舍經濟”“紅色之旅”等4條黨員教育實訓路線,開發現場教學點35個。充分發揮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感染力,邀請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黨員致富帶頭人等擔任兼職講解員,通過案例解說、實地參觀、互動問答等方式,推動黨員干部在“看現場、聽經驗”中提升實踐能力。推行“一名解說員、一份解說詞、一組展板、一段專題片”的“四個一”教學模式,圍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交通+文旅”融合發展等典型經驗進行系統展示,引導學員學思踐悟。將課堂延伸至田間地頭和項目一線,組織開展研討式教學,組織學員查問題、剖短板、提實策,切實提升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發展的能力。圍繞村集體領辦合作社、鄉村文旅融合等12類典型經驗,依托“廬江先鋒”微信公眾號開設“新農人 興農人”板塊,引導農村黨員對標先進、學以致用。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