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同開放相伴而行,對外開放向前推進一步,涉外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在法治基礎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擴大開放中推進涉外法治建設,不斷夯實高水平開放的法治根基。
要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用好國內國際兩類規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法治確保所有的市場參與者無論是國內企業還是外國投資者都在公平的條件下競爭。穩定的法律環境可以降低外國投資者運營的風險;透明的法律程序和公正的司法體制有助于防止腐敗和其他不公行為。因此,一方面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外商投資、貨物和服務貿易等方面要對標高標準國際規則,維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用好國內國際兩類規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另一方面要運用系統思維,綜合考慮涉外法律體系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及其相互之間的作用和聯系,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對涉外法律體系補短板、強弱項,增強涉外領域立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同時,完善外國人在華生活便利服務措施和相關法律法規,更好維護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有助于更好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法治保障上取得實效。
要主動對接、積極吸納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面對國際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的風險和挑戰,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不斷提升國際循環的質量和水平。其一,主動對接、積極吸納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復雜形勢下保障利用外資持續穩定增長,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持續優化利用外資結構,不斷提升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其二,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參與多邊、雙邊協定談判和規則建設,加強國際法治合作,有效提升我國在開放相關領域規則的全球影響力;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與區域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增強我國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其三,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積極推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布局,構建面向全球科技前沿和原創性研究的體制機制,加快核心技術研發,從源頭上解決各種重大知識創新問題。
要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把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效舉措和成熟經驗及時上升為法律,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對外開放新高地。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發展的一系列巨大成就充分證明,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是中國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探索制度型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建設高地。要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先試先行作用,打造高標準自貿試驗區、高水平自貿港。要堅定踐行多邊主義,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抓手,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要統籌推進各類開放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其制度型開放先行先試和引領作用,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把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效舉措和成熟經驗及時上升為法律,為全國范圍內建立公開、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奠定良好基礎,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對外開放新高地。
要全面提升依法維護開放安全能力。改革和開放是我國發展的兩種動力。在世界經濟下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背景以及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的時代背景下,既要看到開放提供的紅利,也要看到對外開放的紅線,守牢對外開放的法律底線,防止出現系統性法律風險。一要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推行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舉措,在安全監管前提下進一步擴大外資企業的投資空間、領域以及自由度。二要推動各地積極發展涉外法律服務,培育國際一流的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和涉外法治人才,加強涉外干部隊伍法治能力建設,培養一批政治立場堅定、專業素質過硬、通曉國際規則、精通涉外法律實務的、高素質涉外法治隊伍。三要引導企業、公民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更加自覺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運用法律和規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并針對西方國家對中國開展的貿易戰、芯片限制等進行針對性的“回報”,及時出臺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立法的相關配套性措施,切實維護我國企業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戴傳利
(作者單位: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安徽行政學院])
責任編輯:王振華